
球墨鑄鐵與碳鋼的焊接的焊接方法焊條電弧焊和二保焊。球墨鑄鐵中的石墨呈球狀,對基體的割裂作用和應力集中比灰鑄鐵小得多,因而基體抗拉強度可達400~600MPa。但是,球墨鑄鐵中的球化劑(如鎂、稀土及硅鈣合金等)起阻礙石墨化作用,所以球墨鑄鐵白口化傾向更大。球墨鑄鐵與碳鋼焊接時,半熔區更容易形成白口層,奧氏體區更容易形成馬氏體組織,由此引起更大的裂紋傾向。另外,球墨鑄鐵的強度高,對焊縫金屬強度的要求也相應提高。 球墨鑄鐵與碳鋼的物理性能、化學成分有很大差別,焊接時在碳鋼一側熔合區附近會集聚很大的應力,焊接接頭區容易產生裂紋,嚴重時焊縫與母材金屬可出現“剝離”現象。因此,球墨鑄鐵與碳鋼焊接時必須預熱,一般預熱溫度在500~700℃,焊接過程要保溫,焊后要緩冷。





為防止異質焊縫出現白口組織,通常選用高釩焊條和鎳鐵焊條,如選用Z408焊條或Z438焊條,焊縫的抗裂性能和機械加工性能明顯地得到改善。③焊前選用直徑1.0mm的H08Mn2SiA焊絲,先在球墨鑄鐵坡口上堆焊過渡層。堆焊過渡層的工藝參數為:焊接電壓18~20V,焊接電流95~105A,焊接速度0.28~0.33cm/s。為了確保堆焊層質量,兩個相鄰堆焊焊道的寬度應重疊1/3為佳。④電弧冷焊時,將堆焊好的球墨鑄鐵件與碳鋼嚴格定位,接頭根部間隙為3~8mm,然后用E5016(J506)或E5015(J507)焊條進行焊接,為了防止焊接接頭處產生角變形,應進行雙面焊。
工藝因素包括焊接方法、焊接工藝參數、焊接順序、預熱、后熱及焊后熱處理等。焊接方法對焊接性影響很大,主要表現在熱源特性和保護條件兩個方面。 不同的焊接方法其熱源在功率、能量密度、加熱溫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別。金屬在不同熱源下焊接,將顯示出不同的焊接性能。如電渣焊功率很大,但能量密度很低,加熱溫度也不高,焊接時加熱緩慢,高溫停留時間長,使得熱影響區晶粒粗大,沖擊韌性顯著降低,必須經正火處理才能改善。與此相反,電子束焊、激光焊等方法,功率不大,但能量密度很高,加熱迅速。高溫停留時間短,熱影響區很窄,沒有晶粒長大的危險。